通胀的时代

2021-10-4


Brad Tank, 首席投资官 – 固定收益

2021年10月4日

过去两周,在能源价格螺旋上升和物流瓶颈的背景下,全球发达市场政府债券遭遇抛售,促使许多人重新拾起过去的通胀剧本。在过去二三十年里,食品、能源和其他市场的暂时价格飙升都没有引发通货膨胀的普遍上升。我们认为这次不同,原因有四。

首先,相比于一年前,天然气价格已翻倍,随着经济向“低碳”目标出发,企业和消费者的能源成本可能首次出现结构性的上涨。这种调整不一定是破坏性的。若政府普遍开征碳税、鼓励转用可再生能源,并容许自由市场自行调节,迈向能源价格小幅上涨的道路仍然可以平坦畅顺。不过,若政府过度规范和禁止生产及使用的活动,那么市场信号便可能受压,并导致价格更频繁地波动。必须留意的是,在 1980 年代击退高通胀的并不仅是加息政策,还包括政府重新对全球能源市场加以控制、监管和干预。

其次,中国已没有再向全球输出通货膨胀减缓(disinflation)。在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中显示,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且城市化程度或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简而言之,劳动力并没有扩大,而这正是当局最近加大对社会和企业的监管力度之其中导因,好能优先推动社会平等、良好健康、环保、经济自给自足和自动化。我们认为,中国已不再是廉价劳动力工厂,而是高科技的基地。

第三,全球主要央行的政治化程度已比三四十年前政治化。这 不仅是指央行在环球金融危机和新冠疫情期间采取了大规模干预市场行动,也包括央行明言或隐含地改变政策方针,更优先考虑可持续基础设施融资、全民就业、提高社会平等和财政慷慨等社会目标,而不是维持物价稳定。

最后,虽然由于疫情影响供应链而引发的大部分通胀压力,或将如央行多番强调般属于「暂时性」,但并不等于这次冲击不会造成长远的影响。

供应链问题附带高昂代价:从亚洲运送一个 40 英尺货柜到美国的船运运价,由疫情前的 2,000 美元大幅增 加至 20,000 美元;一辆汽车使用的原材料价格单在去年已经上涨约 2,000 美元;至于半导体短缺亦使 IHS Markit 再次将全球 2021 年轻型汽车产量增长预测,由去年 12 月时的 14%调降至今年 5 月的 12%,再在 9 月削减至 2%以下。

这并非表示现况将持续永远,但这次经验已经惨痛得足以使管理层致力于避免重蹈覆辙,着手重组供应链以确保供应源更分散和更本地化。多项调查结果皆显示,公司管理层现在更看重供应链的稳健性和供应能见度,我们因此认为目前物价暂时性升温之势,将转变成成本结构性边际上涨。如此将影响很多公司的利润和信贷信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