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晶片匮乏时

2021-7-22


Yan Taw (YT) Boon, 研究总监 – 亚洲

2021年6月7日

除了被困在苏伊士运河的集装箱船,国际贸易今年以来的另一热话便是全球半导体短缺。

一方面,居家办公民众在疫情期间大增,因此刺激市场对电脑设备的需求,而汽车业也为经济重启而摩拳擦掌;另一方面,制造业人力供应受疫情影响持续紧张,而亚洲区又接连实施新的防疫限制。

在表象之下其实还有着更深层的意义:整个半导体行业正出现根本性改变,半导体需求已由专门化转型为普遍性,需求形态也由周期性转型为结构性,行业的定价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而整个微型晶片价值链所需要的投资资本势必与日俱增。

汽车业对半导体短缺的怨声最为沸腾,而供应不足已迫使部分汽车生产线停产。汽车业需要的半导体之所以供不应求,主要在于这些半导体皆为较「旧款」的「后缘」晶片,并非手机和其他智能装置所使用的最先进「前缘」晶片,而近年大量研究和资源皆投入于开发和制造前缘晶片,以致生产汽车业所需晶片的设备越来越少。换句话说,并不是车厂没法采购得晶片,而是晶片生产商即便已经几乎投入全部的人力和精力,但仍然未能赶上市场对前缘技术的需求。

每当推出新一代晶片或半导体技术节点,业者便在晶片中加入更多电晶体,再提升每一件晶片的计算能力。每一次的技术跃进皆需要更大的研发能力、更多的资金、更新的材料和工艺,以及平均12-18个月的时间,这就是半导体厂商没法加快满足智能装置制造商对前缘科技的需求之原因。 再者,随着我们的生态系统更趋数字化和网联化,由此又形成了良性循环:每有后继的技术节点问世,更多的创新和潜在应用便应运而生,又再为晶片和未来的升级产品带来更多的新需求。

与此同时,当越来越多更精密的半导体安装于更多样化的装置内,政府便更看重半导体供应链的所有权。故此,陆续有政府禁止某些国家和公司采购晶片,同时决定扩大投资以确保在国内生产的半导体,能够与亚洲尤其是台湾的最尖端技术看齐。

这一切都从根本上改变了半导体行业的本质。这意味着半导体制造商多年来首次享有强大的定价权。但最明显的变化是,该行业正从高度周期性转向结构性,甚至防御性。就如所有新闻一样,全球半导体短缺不可能永远占据新闻头条,但我们不认为现时的供应荒仅为短暂问题。事实上,现况反映了数字生态系统和地缘政局正在高速变化,半导体价值链在变局中对资金的渴求,将代表着现今最具吸引力的投资主题之一。